比特课程以每周一课时的形式开展,每一个比特实验都可以分成四个部分:1)故事—实验;2)讨论课;3)外形设计课;4)课题小结和自评。具体细化可以分为四个课时。
1、故事—实验(第一课时):
故事:实验相关的励志故事,如名人,发明家的故事(这里选取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,爱迪生是世界公认的发明大王),以及学习的方法,来激励学生的求知兴趣(20 分钟)。
动手实验:实验制作模块的认识和组合(包括学生的相互交流、帮助和最后老师总结)(25 分钟)。
分成小组,共同完成任务(独立和互助结合)
经典的励志故事,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,学生们也可以参与进来,讲出绘声绘色的故事,还会提出很多问题哦。这里充满了师生互动的环节,有老师的指导,也有学生的思维和理解。接下来有故事引入到实验制作,很自然的让学生学习到很多新鲜的知识。
2、主题讨论课(第二课时):
比特实验室是学生的课堂,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舞台,展示更美好的自我,发现自己的长处,也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。讨论课上分成4 人一个小组,面对面方便讨论和交流。
3、积木外形设计(第三课时):
主要内容:实用方面的实现,即积木的构建和电子线路的合理安排。这里有涉及到学生对作品的构思,方案的构思方法的学习重在实践。
一节课后(45分钟),兴奋地展示“劳动成果”
作品展(这些凝聚学生创意和劳动的作品,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)
4、综述主题课程 (第四课时):
主要内容:对自己作品的描述和小组互评(控制每个同学或小组的回答时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