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:166

教育若免不了“爱富”,也绝不可“嫌贫”

 

教育若免不了“爱富”,也绝不可“嫌贫”

江大附中  丁波

谁会承认自己是“嫌贫爱富”的人呢?但是,谁都无法否认功利主义正在大行其道,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中,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们还有没有“底气”能让自己“独善其身”?或者,退到最后一步,我们还能不能守得住教育的“最后一点良心”?

在教育的语境中说“嫌贫爱富”的话题,当然不仅仅局限在这个词传统的内涵上,还应该延伸为“嫌愚爱智”、“嫌丑爱美”、“嫌差爱优”等等内容上。如果真的有勇气和自信来剖析我们自己的内心和我们的工作,我们突然会发现,我们原来“习以为常”的许多言行,原来一直是在“孜孜不倦”、“理直气壮”的“嫌贫爱富”着。这样的反思也许会很痛,但至少会让我们清醒一点。

如果单从“爱富”的角度来讲,也许多少还有些积极意义。在社会学范畴内是如此,在教育学范畴内也是这样。作为一个校长,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校园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最高大上,学校的社会声誉鹊起;作为一个教师,我们当然希望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良好的智商与情商,每一个家长都是高素质的。但是,事实是,不管社会整体水平发展到多高的水平,“富”与“贫”之间的裂痕总是无法绝对抹平的,或者还有可能越来越大,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面对“富与贫”的各种人与事。“爱富”不是问题,问题就在于,当我们习惯了用“嫌贫”的方法来“爱富”时,我们在变得越来越势利的同时,也越来越在麻木中不断突破着教育的最基本底线。

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无奈,也很无辜。但是,这不是我们推卸责任的理由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是不是还在经常提醒我们:“若免不了爱富,也绝不可嫌贫!”譬如:在别人得意洋洋“炫富”的时候,我们还能不怨不怼,在最朴素的校园里,与一班最普通的“熊孩子”,日复一日、尽职尽力“纠缠”着。

在急功近利的社会大气候中,我们还能不改初衷,让每一个教育细节,都浸润着“真善美”的色彩,绝不因为我们的“功利”,而让学生成为“功利主义者”。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,我们都能一视同仁,不论他的家庭背景、学习成绩、品行水准,我们都给他足够的尊重,并给予“因材施教”的良苦用心。如此等等!

我们也许内心深处总还在期待着“逐富”的途径和“炫富”的机会,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来说,更多的时候,总要面对许多“不尽人意”的人或事,不管从哪个角度看,我们都很难回避。当“爱富”成为一种奢望时,不“嫌贫”就成了考验我们职业良心最主要的考题。这不是一种无可奈何选择,而是一种尊重我们自己职业的勇气和自信。

若免不了“爱富”,也绝不可“嫌贫”!我们就这样承诺,好吗?